关灯
护眼
字体:

拓展:课程设置与课程管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仅保证了全省所有高中学校正常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也为这门课程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地位的牢固确立,提供了一个省级区域的成功范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公认的新课程实施的难点。海南省依托综合实践活动专业网站(http://blog.cersp.com/19419/forum.aspx,“海南教育服务平台”创建后改为http://my.hersp.com/9031)创立了建构式评价制度,要求各高中学校每学期将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环节材料及时呈现在网站上,形成电子档案,作为该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证材料,省里将这门课程的考评结果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挂钩。这种面向全体学生、全过程的管理和评价模式,推动了海南省部分区域初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使之成为这些区域每校必开、每生必修的常规课程。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乐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2007年,部分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表明,认真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海南省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仅北大和清华两校2007年就在海南省自主招生13名,比2006年增加了8名,海南省学生参加北大面试的录取率达到10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北大还在高招正常录取中为海南省追加了5名招生指标,追加指标达到计划指标的28%,这些都是创纪录的。

    五、新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规范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规范,是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所有新课程实验区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海南省教育厅是通过定期开展调研指导、阶段评估和专项检查等方式,来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规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海南省教育厅就先后组织了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和启动工作情况的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标高控制、选课指导和学业负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即有的学校的课程开设计划中不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开齐课程(对有些开设难度大、又难以高考的课程不准备认真开设)、分配课时(增加部分科目模块的教学时数),不准备提供足够的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只准备提供一两个套餐,事实上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不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教学和评价要求(对高考科目多是拔高要求),学业负担过重,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等,海南省教育厅明确提出了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主张。

    为推动地方和学校依法实施新课程,出台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依法实施新课程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五要五不准”的课程实施要求和规范,即:

    (1)要坚持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设置的领域和科目开设课程,不准减少必修领域、科目和模块;

    (2)要坚持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标准学时开课,不准随意增、减学时;

    (3)要坚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与评价,不准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与评价要求;

    (4)要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选课原则,不准以学校行政安排代替学生选课,及进行文理分科和设置重点班;

    (5)要坚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和占用学生的闲暇时间。为确保上述规定得到有效执行,海南省教育厅提出“要强化监督机制,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国家其他课程指导文件执行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并形成制度”,以便“为科学实施新课程理顺秩序,优化环境”。此后不久,就对学校执行“五要五不准”要求的情况及时组织开展了课改专项督导,全面检查各地和学校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其他课程指导文件的情况,重点检查和解决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执行标高、考试测验和占用学生闲暇时间的随意性问题。同时,新课程的督导评估和专项检查内容还包括:各科目选修模块开设情况,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学生自主选课情况,师资、校舍、设备和其他课程资源配备情况,教材选用以及学生选课指导制度、教学班管理制度、校本研训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等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配套制度是否如期建立等情况。督导检查过程中,对于偏离“五要五不准”要求的区域和学校及时进行了纠正,检查后,及时通报了督导情况,在推动依法实施新课程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在推动科学实施新课程方面,海南省教育厅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包括: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重视舆论宣传作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样本校的作用,坚持全面进入、分类指导,加强对课改工作的全过程管理等;变革研训模式,包括:抓实全员培训,搞好校本研训,力推网络研训等;突破实施难点,包括:破解资源不足难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动态监控课程实施,构筑过程评价模式,探索特色选课模式,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等;改革考评制度,包括:推行校本评价,改革会考制度,改革高校招生考试模式等,这些都在规范引导新课程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海南省开创的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模式,为科学引领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开创的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和网络建构式评价模式,在破解课程资源不足难题、动态监控课程实施、构筑过程评价模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面采取的“保持稳定,有所作为”的原则,在平稳实施新课程、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对新课程实施提供正确导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其中,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模式还得到教育部的大面积推广。

    2010年初,海南省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对新课程的网络监控与管理,规范高中新课程实施。其目标包括:

    1、修订海南省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规范学校的学分管理,实行高中生全员学分修习情况网络呈现和监控。

    2、强化校本课程实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网络监控。

    3、完善海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办法,规范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提出操作性强的方案,进一步健全建构式评价制度。

    4、修订海南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探索建立与高校招生对接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机制,在省属高等院校录取本省考生时开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尝试。

    5、建立全省通用的学生档案基本信息,努力实现网络互通和资源共享。

    案例5.2创建资源共建共享制度,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

    本案例节选自海南省2010年上报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该项成果荣获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本项成果申报者: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段青(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学科教研员)、陈夫义、龙官吾、吴益、刘亨金,海南华侨中学徐道安等。在此,对研究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用技术是本次高中新课程中一门新设课程,既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亮点,又是新课程实验中的难点。2004年秋海南省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面临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和教研力量空白、课程资源极度匮乏以及课程不被学校重视等难题,加之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验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该课题研究团队负责人段青依托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业指导,在海南省教育厅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组织骨干力量进行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攻关,在课程开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研究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并付诸于课程实践,使通用技术课程不仅成为海南省高中新课程的亮点,而且成为热点和生长点。

    一、主要内容和措施

    研究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策略,提出“制度保障先行,教师培训跟进,资源建设落实,以教学研究带动,以教学评价推进”。

    1、制度保障

    用制度保障课程实施,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深化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琼教研〔2008〕2号)文件,从加强领导与管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与稳定、开发课程资源、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2、教师培训

    根据课程实验和教师的需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技术教育专家为全省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开拓教师专业视野。到目前为止,共组织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近2000人次,切实提高了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课程资源

    抓通用技术课程基础资源建设,2004年秋创建了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网站,大批原创课程教学资源供教师分享,网站已经成为众多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讨论教学、交流观点的重要园地;2010年起省财政批准并拨专款用于资助各高中学校建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倡导和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优秀教具不断涌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

    4、教学研究

    以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方式,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热情:一是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评比活动,带动教师参与教研;二是以网站为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参与问题研讨,把教师对课程的关注点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

    5、课题研究

    申报并主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研究”,引导教师在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提高专业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丰富,顺利结题,并获得了海南省2009年课题结题优秀等级。

    6、课程评价

    制订全省通用技术课程基础会考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论证、阐述实施会考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终将通用技术纳入高中基础会考科目,并将基础会考成绩的10%计入考生的高考成绩。在通用技术课程考试命题方面进行了为期5年的艰辛研究与探索,使考试切实起到了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体现课程目标、检验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教学实施的作用。

    二、实践效果

    1、通用技术课程开课情况稳步推进并趋于正常,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率达98%以上。2004年12月,首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工作研讨会在海南省召开。

    2、教师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有面对面的讲座、互动听评课、专业技能操作、远程网络全员培训等。共组织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2000人次,使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3、建设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创建通用技术课程网站,为省内外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提供资源支持和互动需求,网站已成为各年度进入新课程实验的省区通用技术教师交流教学思想、获取教学灵感的精神家园。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大量教具、学具,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研究”成果丰富并顺利结题,获得了海南省2009年课题结题优秀等级。

    5、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近年全国通用技术实验工作会议上,海南省通用技术教师均有论文和优质课获奖。

    6、组织2006—2010年海南省高中通用技术基础会考共5次,并以考试成绩10%的权重加入考生高考总成绩,推动了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平稳、健康的发展,为后期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通用技术课程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7、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学校近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国内重点高校的学生,都是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全省有7名学生在“首届高中生技术设计大赛”上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获得入围进入现场决赛的资格。

    8、通用技术课程卓有成效的实施,推动了省政府对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专项经费投入。2010年海南省财政投入了800万元用于各高中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

    案例5.3创建建构式评价制度,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本案例节选自海南省2010年上报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该项成果荣获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本项成果申报者: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周积昀(副院长)、蒋敦杰、吴忠喜,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何玲等。在此,对研究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列入高考,没有专职教师,缺少相应的课程实施经验等原因,绝大部分学校都缺乏实施的动力,国家课程得不到落实,成为一门专家看好、学生喜欢、学校应付、家长漠视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举步维艰,或渐行渐远。

    根据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对新课程实施课题研究的统筹安排,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周积昀副院长组织高校、中小学校、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力量,以课题为抓手,探索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主要措施

    1、课题立项,确定子课题成员及其所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成立由大学教授、教研员、学校领导和教师组成的总课题组,申报立项为国家级课题,规范研究。要求实验学校从具体的实践出发,申报研究主题,由此建立系列子课题,作为课题组开展研究的抓手。然后,确定子课题成员及其所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明确课题研究工作内容以及课题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成立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并建立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http://blog.cersp.com/group/index/1692.js" target="_blank">http://blog.cersp.com/index/1002934.jspx)及博客群组网页(http://blog.cersp.com/group/index/1692.jspx)。在网页中分类链接各市县教研室及各学校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定期在网站上提供课程资源服务和及时的专业指导。课程专家组采取远程“会诊”或现场指导的形式提供技术支持。

    3、指导市县教研室以及各学校建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同时把博客网页加入到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群组网页中。

    为在网站上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服务和及时的专业指导,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对市县教研员及学校专(兼)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指导他们建立本市县及本校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

    市县教研室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分类链接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各学校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

    (2)本单位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研员情况表。

    (3)本单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

    (4)每学年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结果的公布。

    学校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管理人员情况表。

    (2)本校每位学生有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分届、分班整理)。

    (3)每学年各年级各班级学生名册、研究课题目录、指导教师配备情况一览表。

    (4)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或计划(每学年更新)。

    (5)每届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况一览表。

    (6)参加军训学习情况一览表。

    (7)参加其他实践活动情况(含评价与学分认定表)一览表。

    (8)参加社区服务情况(含评价与学分认定表)一览表。

    (9)本课程的其他管理记录。

    各学校组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及时整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材料和结果性材料,及时上网,及时评价,并认定学分,引导学生参与建构式评价。

    4、省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每年12月至次年1月组织开展一次全省性评价;市县教研部门、学校要在此之前完成评价,并把相关材料及时上网。评价中使用的相关表格统一由课题组推荐,并做如下规定:

    (1)评价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各主体依据课题组研制并由省教育厅颁布的评价方案,分级实施质与量的评价。省级评价的重点是市县教研部门;市县级评价的重点是课题实验学校;学校评价的重点是本校课程的开展情况。学校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做好学分认定工作。

    (2)评价的流程

    对市县教研室以及各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课题组实行网上专家组评价与实地考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级组织,层层负责落实,即省监控市县,市县区监管学校,学校监控教师和学生。

    省、市县以及学校都相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技术支持和评价工作。省、市县课程实施指导小组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实地考查评价,采取抽样方式,按20%以上的比例随机抽查。省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成员深入各市县学校进行实地抽查,抽查评价结果作为网上专家组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

    (3)评价结果的利用

    1 评价结果在网上向全省公布,同时以文件形式发送至各相关单位。

    2 评价结果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电子档案建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项评比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各市县教育局、教研室、学校课改实施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及依据。

    3 评价结果是评估学校是否依法实施新课程的依据之一,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省级评优、评级相挂钩。

    二、实践效果

    1、建立了首个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平台。各实验学校积极参与网站建设,在网络平台上多元对话与交流,参与学生多,反响热烈。

    2、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在高中阶段有较大的突破。通过“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极大地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省中小学校,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开展,提高了市县管理、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3、积累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壮大了课程指导教师队伍。

    4、建立了规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机制,促进了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成及其职责,配置专(兼)职管理人员,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中,使该课程的实施获得制度保障。

    5、推动、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政策和规定,如《海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海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方案》等。

    6、出版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公开出版的论著、论文集共计7部,内部使用教材2部;展示、录制研究性学习案例上百例。其中,海南中学吴虹影同学针对万宁、文昌钛矿的无序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完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论文,并于2005年8月向时任省长卫留成同志(现任海南省委书记)写了汇报信,引起了省长和全省各市县、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省长及时做出重要批示,推动海南省解决了无序采矿问题。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