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会展管理的理论基础学习目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代表性理论和发展过程,了解会展管理思想和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观念。www.Pinwenba.com

    主要内容

    ●管理学的代表性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组织管理理论;人群关系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

    ●会展宏观管理观念

    产业观念;系统观念;法规政策观念;科技观念

    ●会展微观管理观念

    服务意识;商品意识;质量意识;规范观念;品牌观念;营销观念;效益观念

    由于会展业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会展管理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因此系统的严格的会展管理理论还没有形成,但是关于会展管理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理念已经形成,会展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管理学一般原理和会展业业务运转自身规律这两个基石之上的,也可以说会展管理的基本理论是管理学基本理论在会展业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如果说前文是我们对会展业运转作一初步了解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有必要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做一番探索。

    第一节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西方国家的管理思想由来已久,其中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系统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后来还有查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等人对管理理论作了些探索。这些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适应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学理论的系统建立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粗略划分成三个阶段。

    会展管理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有两个,一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是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钢铁是从高炉中冶炼出来的,要使炉火能熔化铁矿石,就需要往炉膛不停地加煤。过去,炉前工给炉膛上煤,用手工操作铁锹铲煤和送煤,是一种又紧张又累人的工作,炉前工干不了多久就会累得精疲力竭,来不及给炉子上煤。能不能使炉前工操作既省力、持久,又能快一些呢?

    美国密德瓦尔钢铁公司车间主任泰罗经过观察思考,发现炉前工的工作效率并不与体力成正比,身体单薄的工人,干起活来比那些粗手粗脚的壮汉有时要利索得多。他得出结论,工作效率主要与两人的操作方式有很大关系。前者操作时动作幅度适当,躯体和手协调,铲煤时铁锹角度也适中,送煤时动作较稳而能利用惯性,这样就节省了体力,提高了速度。而后者往往动作幅度过大,用力也不均匀,送煤动作不准确,有些动作是多余的,所以多消耗了体力,影响了速度和持久能力。由此,泰罗将炉前工的整个操作分为铲煤、送煤、回缩三个动作,规定了工人铲煤时手握锹柄的姿态、铲煤时下锹的角度、煤的大致数量、送煤时用力大小和手臂前进的幅度、回缩时躯体姿势和手臂力量,以此作为标准来训练工人,结果大大提高了炉前工的效率。

    是不是任何工种的操作都可分解为一系列动作,而只要研究出每个动作的最佳方法,以此作为标准来培训工人,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呢?按照这样的想法,泰罗又进行了搬运铁块和金属切削的试验,制订出相应的标准操作方法,在工厂运用后又成功地提高了效率。

    泰罗认为:任何操作都存在一种最佳的操作方法——标准操作,用这种操作方法来培训工人,在工作中循“规”蹈“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思想导致了管理科学的诞生, 泰罗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美国人,1856年3月20日生于费城,22岁到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当学徒,先后做过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制图部主任和总工程师,并通过夜晚学习于1883年获新泽西州史蒂文斯工艺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学位。1893年独立开业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1911年出版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由于泰罗的经历使他对生产现场很熟悉,所以他认为单凭经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于是开始了管理方面的革新活动。泰罗的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工人得到较高的工资、资本家得到较多的利润,从而达到共同富裕。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表现为生产实践中的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等。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和思想上来一次彻底变革,从赢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的数量上来。

    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以下管理制度:

    (1)工作定额原理: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并对全体工人进行训练,据此制定较高的工作定额,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

    (3)标准化原理:除了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外,还对工人使用的工具、机械、材料和作业环境加以标准化。

    (4)工艺规程文件化: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于推广。

    (5)计划和执行职能相分离:泰罗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把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管理和劳动要相分离。

    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从中可以看出泰罗制重点解决的是用科学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泰罗制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创立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经验管理,这是管理理论上的进步,也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由于上述原因,生产效率提高2—3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这就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基础。当然泰罗把工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是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这是有局限的。泰罗主要是解决生产操作问题,对企业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涉及。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创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在泰罗主义正被传播之时,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古典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首属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也可以说,泰罗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这就是以研究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合理化,以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为中心的组织理论。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法国人,1860年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被任命为科芒特里矿井的工程师,历任矿井经理、综合经理、总经理。1888年,被任命为科芒特里—富香博采矿冶金公司总经理,1918年从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休,但仍作为董事。由于早期就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并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法约尔的研究与泰罗迥然不同。泰罗的研究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法约尔的研究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他对管理理论独一无二的贡献就在于把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并加以分析,这为通过职能分析来研究高层管理的整个现代化方法演进铺平了道路,退休后的7年他都用来传播他的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著述很多,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区分了经营和管理,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中提炼出来。经营好一个企业要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技术活动:即设计制造。

    商业活动: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

    财务活动:即确定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

    安全活动: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和设备使用安全。

    会计活动: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

    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是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各种事态,确定企业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步骤;组织即确定执行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的机构;指挥即对下属的活动给以指导,使企业的各项活动互相协调配合;协调是使企业各部门及各个员工的活动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控制是确保实际工作与规定的计划、标准相符合。

    法约尔还分析了企业中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管理者其各种能力的相对要求,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

    (2)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他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该学派将法约尔尊奉为开山祖师),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管理理论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讲堂,全赖于法约尔的卓越贡献。一般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强,对管理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来源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管理原则给实际管理人员以巨大的帮助,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因此,继泰罗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思想也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管理学家试图通过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找出对待工人的新手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新途径。其发展是从人际关系开始的。

    1.人际关系论

    乔治·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美籍澳大利亚人,逻辑和哲学硕士,1919年任昆士兰大学教授,1922年移居美国,1927—1932年参加“霍桑试验”。实验表明: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影响。霍桑实验的启发是关于“社会人”的假说。

    传统的管理理论一直认为,工人是天生懒惰的,干活只是为挣钱。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人的监督,同时用报酬来诱使工人多干活,干好活。1924年美国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在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所做的实验打破了这种结论,使管理理论有了更新。霍桑实验中最出名的有照明实验和福利实验两个。

    霍桑厂生产电话交换机,因此绕线圈班组的进度对全厂产量影响很大,长期以来班组产量供不应求,跟不上发展需要。在进行实验时,将这个班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实验组不断改变照明条件,对照组不改变任何条件。原来设想,由于实验组改善了劳动条件会增加产量,将比对照组产量高。结果大出所料,两组的产量都在增加。

    霍桑厂还有装配继电器的班组,实验人员让其中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内工作。在实验中,免费给她们提供茶点,缩短工作时间,工人们干劲很足,产量果然得到了提高。设想认为:一旦取消这些福利措施,产量肯定会降低。但结果是,取消这些措施后2个月,产量仍继续上升。

    为什么会有上面两种实验结果呢?管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摸清了其中的奥秘。在第一个实验中,两个组的工人认为被挑选参加实验是工厂对他们的重视,同时实验过程中管理人员与工人、工人与工人之间关系密切了,配合得更好了。这表明,人际关系比照明条件更重要。在第二个实验中,由于管理人员与工人经常性的接触,也形成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工人认为受到了尊重和关心,就拼命给工厂干活。这表明人际关系比福利措施更为重要。

    这两个结论是与传统管理理论相矛盾的,因此传统管理理论是过于简单了。1933年,主持霍桑实验的梅奥教授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问题》一书,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社会人假说”。主要表现如下: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4)企业应采用新型领导方法。通过对工人满足度(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的提高而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需要层次论(人类动机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学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管理学当中的行为科学学派。梅奥奠定行为科学基础之后,西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大量出现,主要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方面来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把人看成是“社会人”,试图建立各种激励理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为科学认为:需要是一切行为的起始点,需要是激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动机通过一定的行为指向目标。关于需要的理论很多,其中影响最大、影响最广的是美国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于1934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5年,然后迁往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布鲁克林学院任教,1951年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马斯洛一生著述颇多,其中最著名的是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基本需要等级论,即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马斯洛将需要分成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包括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人活在世上,饿了必须要吃,渴了必须要饮,困了必须要睡。人的吃饭、饮水、睡眠等本能的满足,是最起码的需要。

    (2)安全需要。人吃饱喝足睡够以后,就想方设法使他的食物源源不断,在生活中就想有稳定的收入,身体保持健康,财产不受侵害,这些需要被称为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人得到了安全保障,就想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加入一定的团体,在团体中与伙伴们友好相处,得到别人的友情和喜欢,这些需要被称为社交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

    (4)尊重需要。人在参加了社会活动并获得同伴的友情后,总想自己胜任一定的工作,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同伴中有权威,受到同伴的尊敬和信赖。这些需要是尊重需要,比社交需要更高一层。

    (5)自我实现需要。人还总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才会心满意足。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称它为自我实现。

    因此马斯洛的基本论点有两个: (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没有需要就没有动力,需要满足了也就不再成为一种激励力量;(2)人的需要是分成不同层次的,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一定阶段,优势需要起支配作用。

    三、管理理论丛林阶段“丛林”这一名称来源于美国管理学者孔茨的“管理分析的模式: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第九版)(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42.。这一时期的学派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理论学派等。我们主要介绍有代表性的两个学派。

    1.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伯法(E.S.Buffa),其代表作有《生产管理基础》。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和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目标。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管理决策的数学模式和程序的系统,并通过计算机应用于企业,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这一学派的思想体系与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是一脉相承的,但不是简单的延续。

    2.决策理论学派

    该学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中发展出来,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主要观点有:

    (1)管理就是决策。组织是由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所谓程序性决策就是指常见的、定型的、重复的、例行的、较为稳定的决策。非程序性决策就是指不常见的、不重复的、不稳定出现的决策。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要处理的主要决策类型是不一样的,优秀的管理者要善于将非程序性决策转化为程序性决策。

    第二节会展管理观念

    会展管理的自身理论体系还处在形成当中,但是以管理学为基础的会展管理思想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会展管理思想由于会展产业发展历史较短,还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因此要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是很困难的。再加上会展行业涉及面广,部门众多,层次复杂,因此系统研究会展管理思想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仅从按照会展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面来谈谈会展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一些观念。

    一、会展宏观管理观念会展宏观管理观念是一个区域的政府或行业会展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观念。按照会展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作为会展宏观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下认识:

    1.产业观念

    对于会展业是否是一项产业,在我国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一项文化活动”,有人认为“是贸易活动”,其实这些认识都有偏颇之处。会展是一项带有文化性质的经济产业,是第三产业的特殊行业,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这个共同特征,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和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6年我国GDP已经突破20万亿人民币,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中国会展业进入年增长20%的快速发展时期,会展经济作为国家经济贸易的桥梁和载体,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2006年,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举办的各类综合和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交易会的数量已达3800个解放日报2007-1-15(9).,中国会展业直接收入已经达到140亿人民币,并由此带动相关行业收入1260亿元人民币,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会展大国行列,会展的产业特征越发明显。

    (1)会展业是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产业

    国际研究资料表明:在当代世界,会展发展非常迅速。世界经济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人们生活水平越高,会展需求就越旺盛,会展业就越发达。正因为如此,会展产业才被认为是“朝阳产业”。

    (2)会展业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最高的产业

    与工矿业相比,会展业没有原料消耗,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在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会展业是冲突最少、目标最为接近的产业。所以在会展资源中,没有“贫矿”和“富矿”,而是强调利用的角度和综合性。

    (3)会展业是关联功能很强的产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会展部门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9元,会展部门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馆,就会创造出近100个就业机会,所以世界上知名的国际大都市也都是会展业发达的城市。

    2.系统观念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具有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等特点。会展业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系统,按照系统理论提示的原理,在展览中仅仅重视各个单元、各个要素的作用是不够的,应该把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放在策划对象的系统上。

    会展环境系统由自然环境、国际环境、政治环境、产业环境、企业环境、商品环境等子系统组成。在确定一个会展项目之前,必须研究大市场环境和小市场环境。研究大市场是指调查研究世界和中国经济贸易动向、走势、需求情况、技术发展等情况,尤其要研究、领略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政策、了解五年计划、长期规划、地区计划及行业计划等这些大范围的市场情况,这样才能提出具有高水平的、针对性的展览会项目。研究小市场是指调查研究那些与展览会相关的厂商数量、招展情况、贸易活动范围、贸易流向、潜在参展者多少及供求关系等。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分析展览环境,取得拟办的展览会是否可办,是否具有好的市场前景,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

    现代会展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五大基本要素:

    (1)会展主体,即会展的组织者,或叫做主办单位,可以是专业展览公司,也可以是协会或其他机构;

    (2)会展客体,即参展商,也称为会展客户或会展服务对象;

    (3)会展媒体,即展示场所;

    (4)会展市场,即信息和信息传播;

    (5)会展观众,即最终用户,也称为终端消费者。

    会展系统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一是联系和沟通的功能,即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完成联系和沟通的功能;二是加速流通的功能,即在生产再生产过程中起着加速流通的作用。会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远不止其基本功能的范围,还有许多辅助功能,如: (1)传播信息、沟通产销; (2)集中市场,指导消费; (3)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4)促进(国际)贸易交往与技术交流。

    因此,会展系统观要求:会展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地方服从全国,使整体效果最优。会展产业要注重会展整体形象塑造,整体形象就是要把会展行业看成一个整体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会展系统是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是相对的,而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会展系统的运动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要勇于探索和预测会展系统的发展规律,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