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三三三”的说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以照常营业,只是白天把临时竹床收起来而已,虽然门后立着尸体,但死前大家都是乡亲,习惯了,大人之间也就没什么忌讳,尽量不让小孩子进来罢了,因为怕小孩去门边玩,尸体没立稳,往活人身上倒过来,弄不好会把活人吓到个魂飞魄散!那时候整个湖南的小孩,基本都接受过这样的行为规范教育:不管去饭店还是去别人家里,雨伞要放外面、不踩门坎、不看门后、不在门口玩耍),赶尸匠入得门来,将尸体立于门后,在门廊上方再贴一符,然后,关门、吃饭、歇息。

    白天赶尸匠不会走,他要等死者接二连三带走人的消息(或被带走人家属找来,或赶尸匠找上门去;能够赶上趟,家人方能得已安心,否则,离去的人如果有什么遗憾或者不忍离去而流连,家里人会感受到他的阴魂不散;另外,能够赶上趟,离去的亲人就能顺顺利利找到好的归宿,重新投胎!否则,万一迷路了,投错了胎还算好的,投个猪胎、虫胎什么的就惨了。湘西那地方世代贫穷,在这个地方产生出来的巫傩文化不追求来世上天堂、不求成神、成仙,也印证了湘西人憨厚、实在的本性!对于赶趟的,费用由家属随便给,家里特别穷的,赶尸匠兴许分文不取,还白送草鞋、纸帽……尸体就这么一直在旅馆的门后立着,越来越多……待最后那具领来后的次日清晨,赶尸匠将尸体排好队,(从旅馆出门,按顺序先送的排在最后;领来旅馆时都是晚上,此时是天光之时的白天),揭去门廊上的“符”,鞭炮响过,便出发!还是赶尸匠在前面鸣锣开道,尸体在后面用草绳串着,三步一个,路线尽量选人少的田坎,鸣锣开道提醒别人回避,凄厉、惊惧的狗吠声响彻田野……在不走回头路的前提下,带着尸体去他们生前劳作过的田间、水边走一圈,再一家一家去还尸体;死者家属已是提前准备妥当,棺椁开启,棺盖摆在一边,远远的见到赶尸匠及尸体出现,马上鞭炮相迎;赶尸匠将后面尸体与前面尸体相连的草绳割断、再从尸体腰部解开、将其入殓,一番仪式后带其他尸体去下一家。尸体入棺,家属一干人等披麻戴孝在亲朋好友及乡邻陪同下,送死者上山、安葬;下山后,最后一个环节:在离家最近的河边或池塘边,由长孙(没有长孙就长子)跪着烧掉那一截草绳,其他亲属跪于后面(现在湖南各地的农村,包括没有出现过赶尸情景的地方,大多还有抬着棺椁在不走回头路的前提下,去死者生前劳作过的田间、水边走一圈;由长孙跪着在水边烧草绳的风俗)。

    湘西的“蛊术”被称为邪术,是湘西女人通过施毒的方式报复别人的一种手段,正所谓“最毒妇人心”就是这么一回事。

    湘西的“蛊术”简单可以理解为捣腾“虫”与“毒”的技术,由施毒(放蛊)与解毒(收蛊)两部分组成;中蛊者(中毒人)如果未能求得放蛊者原谅,基本没得救治,除非施蛊人原本没打算要你的命。

    现在在湘西,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人表演:用手对着一条窜动的蛇比划那么几下,蛇就一动不动,只是蛇信子在一伸一缩,再比划一番,蛇复返原态,你如果感觉不可思议,那么,我只想告诉你,这是真的,如果他不重新比划比划,那条蛇几小时后会死亡,最重要的这只是“放蛊”的最基本阶段,叫“制蛊”,万一这个“蛊”是“百毒蛊”,就可能会有上百种不同的毒虫,甚至揉合进好多种植物的毒素,非施蛊者根本无法解毒(收蛊),接下来还要“养蛊”、“种蛊”直到“放蛊”并“收蛊”。其实这些东西,在张家界的旅游景点是可以看到的,不过现在有些有真本事的人,都去了三亚那种旅游城市,像槟榔谷等地方,都可以看见那种卖蛇药的,其实多部分就是掌握的这种技能。

    “阳意子”发源于湘西,技术性较之于“赶尸”、“蛊术”简单,目前,湖南境内卧虎藏龙,大有人在,只是一般不显摆,事实可能也缘于在他们心中自己掌握的那一点东西根本就是雕虫小技,因为“阳意子”种类太多了,会一两种就如同九牛一毛!

    比方说:有人吃鱼卡喉了,什么咽饭、喝醋统统不管用。甚至有时候去医院,医生用竹片捣鼓了几下,不仅痛得受不了,卡的位置太低还可能看不到。如果过几天不管的话,喉咙就会肿大,甚至需要动手术!“阳意子”这种民间产物,就发挥它的作用,由不得你不信,很简单,师傅用饭碗盛了半碗凉开水,搞张小小的纸两指夹着烧了,然后,一手端碗,一手伸两指在碗的上方比划了几下,病人只要喝口水后,第二天就会彻底康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